Sandro Botticelli, Birth Of Venus, 1484-1486
1485年左右,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大師桑德羅·波提切利創(chuàng)作了《維納斯的誕生》。這幅蛋彩畫不僅是藝術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并且在當代藝術家的挪用下,于流行文化中也占據(jù)了一定的位置。
波提切利打造的維納斯形象無愧于其“愛與美的女神”之稱號。畫面中央的維納斯面容姣好柔和,身材頎長纖弱,瀑布般的長發(fā)流瀉而下。剛剛誕生的維納斯羞怯地用修長的手指和頭發(fā)遮住赤裸的身體,而旁邊的春神正將手中準備的華服披到她的身上。不過,這一行為顯然受到些許阻力,因為左邊的風神和其女伴(根據(jù)瓦薩里的說法,其女伴為微風女神奧拉)正將反方向的風吹拂到維納斯的身上。——這就是維納斯從浪花中誕生,并即將抵達塞浦路斯島的場景。她的誕生,將引起眾神對愛與美的重新探討。
維納斯的姿勢具有一種古典美,但其整體形象的塑造受哥特式藝術的影響更深。著名藝術史家肯尼斯·克拉克曾經(jīng)寫到:
她與古典形體的區(qū)別不是生理上的,而是節(jié)奏和結構上的。她的整個身體像哥特式象牙一樣彎曲著。維納斯的形象完全沒有古典藝術所推崇的沉著冷靜的品質;也就是說,身體的重量并沒有均勻地分布在中心線的兩側……她不是站著,而是飄浮著……比如,她的肩膀并沒有像古代裸體一樣,在軀干上形成構架,而是像她飄浮的頭發(fā)一樣,不間斷地流淌進她的手臂。
或許,“飄浮感”更符合維納斯“女神”的身份。不過,盡管程度不同,波提切利筆下的人物重量感都不是很強。這主要歸因于他對輪廓線的強調、弱化的透視和相對平涂的色彩。這種感覺在他的另外一幅名作《春》中體現(xiàn)得也非常明顯。和《維納斯的誕生》一樣,《春》同樣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象征,而長期以來,這兩幅畫也不斷地被藝術史家研究和比較?,F(xiàn)在,人們通常以為,《春》的畫面更加復雜,而《維納斯的誕生》則喚起了人的所有感官。
洛倫佐·迪·皮爾弗朗西斯科·德·美第奇(Lorenzo di Pierfrancesco de’ Medici)是波提切利的主要贊助人。據(jù)說,《維納斯的誕生》是為了贊美其表親洛倫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 Medici)——佛羅倫薩的統(tǒng)治者而作。右邊的月桂樹和春之女神佩戴的月桂樹花環(huán)都是洛倫佐名字的暗示:月桂樹的拼寫為“Laurel”,與洛倫佐“Lorenzo”十分接近。皮爾弗朗西斯科和他的兄弟喬凡尼都是由這位統(tǒng)治者表親養(yǎng)大,這幅溫和又不乏贊美之情的畫作正是為了紀念這種情誼。
如今,我們已經(jīng)無法準確地還原藝術家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的主要意圖。流傳甚廣的解讀方式來自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他們認為,波提切利想要以維納斯純潔的裸體來表達新柏拉圖主義思想中的神圣之愛。而這個場景,也與基督受洗的傳統(tǒng)圖像有些許相似之處。
波提切利顯然很迷戀這一維納斯的形象。在其另外一幅作品《阿皮雷斯的誹謗》(Calumny of Apelles)中,造型相似的維納斯再次出現(xiàn)。這次,維納斯用左手托著頭發(fā),右手則指向天空,顯出一副孤立無援的樣子。在這幅寓意頗多的畫作中,她代表赤裸的真理。
時光推移到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很多名作,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博斯的《快樂之園》等,都被現(xiàn)代或當代藝術家進行挪用和改編,舊作被賦予新時代的意義?!毒S納斯的誕生》也“逃”不出這樣的命運。1962年的電影《諾博士》(Doctor No.)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邪典場景:女演員烏蘇拉·安德斯(Ursula Anders)從一個巨大的蚌殼中走出;1984年,安迪·沃霍爾的彩色絲網(wǎng)印刷作品中復現(xiàn)了波提切利畫中維納斯的面容;2009年,長于拍攝具有色情意味和庸俗感攝影的藝術家大衛(wèi)·拉切貝爾(David LaChapelle)創(chuàng)作了作品《維納斯的重生》(The Rebirth of Venus);2010年,畫家高瑀創(chuàng)作了作品《最堅強的泡沫》,將畫面中的眾神替換成了卡通;2012年,藝術家長井朋子將《維納斯的誕生》改造成了具有日本漫畫和游戲特色的虛擬和商業(yè)共存的狂歡場景;2013年,歌星Lady Gaga在其歌曲《掌聲》(Applause)的MV中,用自己的形象替換了畫作中的維納斯;《紐約客》雜志2014年8月的封面名為《海灘上的維納斯》(Venus on the Beach),作者以漫畫的方式表現(xiàn)了隨貝殼漂浮到海邊的維納斯的現(xiàn)代境遇。
眾多的挪用或拙劣的模仿(Parody),在有些人看來是對名作的一種褻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正如既成的語言一樣,都有著面臨解構、新生、意義擴大化的可能。而一個活躍和多元的當代藝術世界,當然應該寬容地擁抱各種探索和延伸,而《維納斯的誕生》,也會在這種過程中散發(fā)出新的魅力。